close
(健康張俊堂醫療網/編輯部整理)

日前健保署核准首例免疫療法健保給付黑色素瘤,宣告國內抗癌正式邁入免疫療法的時代。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說,「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」,讓臨床醫師有更多更好的抗癌工具,但並非所有病人的療效皆好,不應有過多期待,以免延誤至其他治療。

蔡俊明指出,癌症治療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,如何幫癌友擬定最佳治療策略,是醫師的一大挑戰。他說,對於任何治療的拿捏都應有把握,因此,需要有更多預測工具,作為研判效果的重要參考依據。

舉例來說,晚期腦轉移的肺癌患者,如果癌細胞的上皮細胞基因突變,可使用標靶藥物,反應率高達八成多,蔡俊明比喻,就像眼前有個鮮明的標靶,用藥命中靶心,就能獲得不錯療效。

相較之下,免疫療法作用機轉相對複雜。使用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」,就希望能夠精準地作用於免疫檢查點上,目前透過PD-L1生物標誌的檢測,可以得知用藥後的有效率。

蔡俊明表示,儘管PD-L1預測能力能有加強的空間,且許多臨床研究也發現,少數PD-L1表現量低者在使用免疫療法之後仍有療效,但PD-L1表現量越高,確實治療效果就越好。

台灣病理學會理事長賴瓊如也指出,談到療效,就必須講求科學證據,從病理觀點來看,應先擬定一個客觀的數據,做為健保給付標準。

醫界提議健保署以「西瓜甜再付錢」原則來給付免疫療法,先讓晚期肺癌患者使用三個月,如果有效,健保從第四個月起開始給付,對此,蔡俊明表示樂觀其成,因為PD-L1表現量低的癌友也應該有活下去的機會。

不過,蔡俊明強調,用藥前仍有必要先檢測PD-L1,若發現趨勢不妙,仍可選擇其他療法,以免延誤治療。癌症治療上,最怕癌友對某種治療期待太高、過於樂觀,病人應該知道自己有多少希望,「在癌症治療上,最怕的就是病人太一廂情願」。(鄭本岡來源:聯合報 )鄭本岡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楊亮財 的頭像
    楊亮財

    楊亮財的碎碎念部落格

    楊亮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